中新網上海4月12日電 (記者 陳靜)來自中國大陸、港澳臺地區以及新加坡、韓國、馬來西亞等國家的130多位諸子學專家12日齊聚申城,共同研討“新子學”及諸子學現代轉型,以在現代中國複雜境況下,挖掘子學精神,開拓新境界。
  據悉,諸子之學的興起,緣自先秦時期日益加深的社會危機。子學的活力不僅在於其對王官之學的創造性集成,更在於其“入道見志”的思想載體、理念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開放性。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教授方勇告訴記者,從歷史中走來的子學,其靈活多樣的方式、鮮活的思想內容,縱欲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保持著交互相通的關係。
  方勇說,子學在過去曾不斷催生人們的新思維,鼓舞激勵著歷代仁人志士;而今,中國改革開放逐步推進、國家實力持續提升、全球化意識不斷增強,子學正再一次與社會現實強力交融,律動出全新的生命形態——“新子學”。
  這位子學專家認為,在當前多元複雜的文化背景之下,學界應適應時代要求,發掘“學者崇尚人格獨立、精神自由,學派之間平等對話、互相爭鳴,直面現實以深究學理,不尚一統而貴多元共生”的子學精神,突破學科限制,凝聚研究力量,在夯實“新子學”的基礎上,探索諸子學研究的新範式。
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、《文學遺產》主編劉躍進研究員表示,“新子學”要批判吸收諸子精神,使其為當代文化建設服務,為實現“中國夢”和具有“中國風”、“中國氣派”的文化大國做出貢獻。
  據瞭解,與會學者分組討論了“新子學”對諸子學現代化的推進、“新子學”基本內容與體系的系統建構、“新子學”如何引領多元文化發展、諸子學復興與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關係、現代諸子學轉型的困難與出路等議題,並提交數十篇研究論文。
  同日,華東師範大學大型古籍文獻整理工程《子藏》第二批成果發佈:包括《鬻子》、《關尹子》、《文子》、《鶡冠子》、《子華子》、《亢倉子》、《列子》、《商君書》、《韓非子》等12個系列,共收入先秦至民國時期有關子學著作672種。
  據介紹,《子藏》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家重要古文獻的一次大規模整理。這項重大的學術文化工程項目,由華東師大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負責組織實施,彙輯影印海內外所存的先秦漢魏六朝諸子白文本和歷代諸子註釋、研究專著等,併為每種著述撰寫提要,考述著者生平事跡,揭示著作內容,探究版本流變情況。
  2011年12月16日,《子藏》第一批成果在北京發佈。華東師範大學方面當日透露,本次發佈會吸引了來自中國大陸、港澳臺地區及韓國、日本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120多位學者出席。校方表示,《子藏》工程的全面推進,為新時期子學的研究與復興奠定了堅實厚重的基礎,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。  (原標題:海內外專家開拓子學新境界 助力文化大國建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t07ctmh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